首页/ 专题专栏 /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 正文

潼关县:聚焦“十个引领”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4-01-11 14:21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之年。潼关县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中之重,锚定年度目标,以守牢防止返贫为底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着力点,以激活群众内生动力为抓手,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乡村振兴底气足、成色亮。

思想引领,凝心铸魂。深入实施“红色引擎”组织振兴专项行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做法,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组织各单位“一把手”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业务培训。举办“头雁赋能”乡村振兴培训班,实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全覆盖。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党建引领,强化治理。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实施乡村振兴全过程,全面加强“三农”队伍建设,按照“选硬人、硬选人”的原则,从全县优秀年轻干部中“优中选优”,对16个“五类村(社区)”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48名,对12个“非五类”村(社区)派出以镇(街道)副科级领导为队长的帮扶工作队。充分发挥工作队“领头雁”作用,带强支部、带优支书、带好党员,大力推行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多方努力,实现市级以上文明镇(街)创建全覆盖,县级以上文明村创建率达到80%,秦东镇被纳入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

监测引领,守牢底线。扎实开展集中排查,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五结合五排查五化解”“月排查月督导月提升”入户走访固成果促振兴等活动,全县103个包村部门重点对27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入户走访2.7万余户,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2个。组建595人的县、镇、村、组四级网格化监测预警队伍,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发放政策“明白纸”2.5万份,张贴海报200余张,告知书1万余份。2023年新增监测对象25户73人并精准落实了75条帮扶措施,消除风险2户4人,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人才引领,注入活力。不断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启动“百名”人才赋能乡村振兴行动,吸纳全县各层次各行业领域专家人才,组建6支高层次、农技、教科、卫健、文化、电商人才服务团,开展各类基层宣讲服务20余次,有效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建立乡贤人才库,推行“乡贤+”模式,引导127名乡贤回乡投资创业,带动全县280名群众增收400余万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发展引领,壮大产业。统筹县域主导产业发展,不断延链补链,做好“土特产”文章,提高联农带农成效。在发展特色产业中,把软籽石榴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10月9日在西安召开潼关软籽石榴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发布会,让软籽石榴这个“软黄金”成为潼关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闪亮名片。在带动引领中,全县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3家家庭农场,共带动农户8300余户,实现增收40余万元。在金融助力产业发展中,新增小额贴息贷款286户1370万元,带动全县脱贫户发展产业增收260余万元。2023年实施产业类项目58个,涵盖种养殖、冷库、厂房加工等项目,为壮大集体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引领,扮靓颜值。建立健全季度人居环境观摩流程,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八清一改”,采取一周一督察、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观摩、半年一总结、全年一表彰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开展“1+N”活动,动员广大群众抬标准,提质量、添措施、持续发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制定改厕标准,绘制改厕区域图,成立改厕技术服务队,争创省级“厕所革命”后期管护示范县,投入项目资金558万元,完成了1800套改厕任务。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完成国欧路3.952公里县乡公路改造,代桐路3.9公里养护,实现县乡公路提档升级,全方位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宜居度。

文化引领,乡风文明。统筹全县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采取“政府牵头、镇街组织、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机制,举办“大地欢歌潼心筑梦”2023潼关县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惠民演出60余场次,“同赴潼村同兴乡村”夏日纳凉音乐会6场,受惠群众达5000余人次,实现文化活动“全民化、全龄化、全域化”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传递积极向上的文明新风。开展“文明家庭”“渭南标杆”“渭南市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发挥“一约四会”约束力度,进一步规范婚丧嫁娶事宜,提倡勤俭节约,积极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式,树立良好风尚,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作风引领,实干担当。坚持以“三个年”活动与主题教育为统领,将巩固衔接、专项整治相结合,围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巩固、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惠农补贴发放和资金项目管理等5个方面,统筹兼顾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和“政绩工程”和统计造假专项整治工作,县镇村3级联动,形成了5+2的工作格局,广泛征集线索,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共发现问题45个,整改完成45个。先后共召开县级党委党组会议4次,成员协调会议5次,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持续用力,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专业化高素质乡村振兴工作队伍,不断提高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考核引领,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坚持对标中省市要求,聚焦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围绕《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重点任务清单》分解11方面具体113项内容,紧盯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和成效巩固,从严从实开展有效衔接专项考核工作。成立以县级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督帮组,对各镇(街道)及27个村(社区)及重点行业部门巩固衔接工作进行集中督帮,开展督帮督导14次,编制工作简报12期,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

行动引领,提升成效。聚焦各类反馈问题,以省级督帮和第三方评估发现问题整改为契机,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效提升八大行动,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举措,强化整改成效,消除风险隐患。逐一对照反馈问题,较真碰硬、举一反三,建立了问题、任务、责任、措施“四张清单”,全面梳理、整改,落实“拉单挂账、办结销号”工作机制。截至目前,10批次106个问题全部整改清零,有效消除了风险隐患,确保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各项任务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