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潼关县把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通过创新机制、创作精品、搭建平台,深入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系列文艺创作和惠民活动,着力培育文明新风,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打下更为坚实的文化根基。
创新机制,让文艺队伍“强”起来。按照“发现一个、培养一个、储备一个”的原则,挖掘各村(社区)文化内涵、旅游特色、活动品牌、人才特性等资源优势,组建28个村(社区)“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服务队,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倡导移风易俗等文明新风尚。成立了60余人的文艺演出小分队等,开展文化下乡、公益电影放映、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举办舞蹈、声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等培训70余场次,进一步提升县、镇、村三级文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创作精品,让文化活动“火”起来。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创作编排《夸父追日》等一大批文质兼美、深入人心的精品力作。开展“乐起潼关一村一歌”“墨香润乡村名片我来写”等文化创作活动,涌现出《山河表里最美秦东》等“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的优秀作品,增强了群众对家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搭建平台,让文艺资源“活”起来。通过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百姓受益的方式,盘活文明实践阵地和文化广场,开展“同赴潼村同兴乡村”系列文化活动,举办“潼心节日会”“新农礼仪学堂”等文化惠民志愿服务70余场次,受惠群众8万余人次。
供稿:潼关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