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专题链接 / 正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31.为什么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

来源:学习出版社 发布时间:2020-12-29 10:22

  问:为什么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

  答:《建议》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数字社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同社会转型深度融合的产物,也是推动精细化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创新。数字政府是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创新行政管理、服务监管方式,实现政府效能优化提升的新型治理模式。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对于优化社会服务供给、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此,我们可从以下3个方面加深理解。

  第一,有利于推动社会服务模式创新和均等化。数字技术能够不断扩展社会服务覆盖范围和用户群体,扩大优质低成本服务供给,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教育方面,慕课提供的大量优质视频课件资源、在线答疑及交互性社区,可以有力有效促进教育均等化。截至2019年8月,我国上线慕课数量已达到1.5万门,学习人数达2.7亿人次。在医疗方面,数字技术促进远程诊疗、远程手术的广泛应用,让患者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在文化方面,数字技术为文化传播带来新活力、新体验。比如,“数字故宫”通过整合资讯、导览、展览、文创等10多类文化资源与服务形式,让人们足不出户游故宫成为现实。在家政服务方面,数字技术一举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种种弊端和不便,通过建立覆盖从业人员的数据库,实现同需求方的高效精准匹配,大幅提升了服务满意度。

  第二,有利于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一方面,在数字技术推动下,以民主参与、集体协作、自组织和自我调节为特征的网络社会正在加速形成。在传统社会组织和结构向扁平化、多中心模式发展演化过程中,基于在线合作、分享互助的协作社区逐步形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全国各地许多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同社区工作人员一道,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形式,在社区疫情监控、追踪、隔离以及封闭期间居民生活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成为民众参与政治议程、公共政策和政府感知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网上听证、网络民意调查等网络化、数字化方式不断拓展公众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政务微博、政务微信让政府同民众实现了“指尖上的对话”。比如,浙江、上海、广东、北京等地通过构建社区一体化融合大平台,整合了社区服务和治理,实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高效精准对接,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第三,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效能提升。数字技术助力政府职能转变,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上取得相当明显的进展。现在,联通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0多个国务院部门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已上线试运行,极大提高了政务效率,“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异地可办”等依托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改革举措成效显著。广东、浙江等地通过上线电子证照,支撑实现了部分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随着政府数据资源共享积极推进,全国政务信息共享的大动脉逐步打通,各省级政务数据共享交互平台陆续建成。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各部门提供的在线数据查询核验,支撑着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共享交换。与此同时,政府数据对社会开放不足,数据共享机制尚不完善,数据碎片化、数据孤岛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鉴于此,《建议》提出:“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建成的数字化监管系统成效初步显现,国家“互联网+监管”平台主体上线运行后,实现了对违法行为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全国“12315”平台正式上线,推动了建立集行政执法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为一体的消费者维权社会共治体系。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

下一篇